就在昨日6月12号10点国内比特币市场最高价升到了21019元/枚,今日凌晨一点比特币跌至18000元/枚,短暂的15个小时之内比特币之间差价达到了3000元/枚。目前截止到北京时间10点16分,比特币为19131元/枚,今开19200.01元/枚,最高19280元/枚,最低19130元/枚,跌0.89%。
今年以来,比特币价格持续上涨,上周,经过近4个月的暂停后,中国允许几大比特币交易所恢复了提现业务,原本低于全球平均价格25%的中国比特币价格,现在也已经超过了全球平均价格。昨日又进行如此的大跌,可以说是又惊险又刺激。
中国也被认为是全世界最大的比特币交易市场,是全球比特币交易市场稳定和标准化的催化剂,对比特币价格的上涨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那么比特币这趟过山车到底该如何去监管呢?
比特币本身有去中心化特色,因此,直接监管比特币存在较大困难。但在比特币的生态链中,存在某些中心化的机构,将中心化的机构纳入监管范围,相当于监管有了合适“抓手”。我们认为,从国内外实践来看,这个最合适的“抓手”,非比特币等数字资产交易机构莫属。
比特币围绕生成、存储、交易和应用形成了生态链。在国内,交易环节的社会影响最广泛。在交易环节,比特币有典型的涉众性。围绕交易机构产生的风险,主要包括洗钱、价格巨幅波动、市场操纵、信息泄露、交易机构跑路和黑客攻击等等。因此,为保护交易者权益,维护社会稳定与国家金融秩序,在比特币产业链中,交易机构最应纳入监管范围。
对交易机构存在三种监管模式,一是放任自流,不闻不问。在交易机构刚出现时的两三年,这种模式曾普遍存在。在监管真空状态下,交易机构风险极大。这种模式近年基本被多国放弃。二是纳入监管,这是当前主流。美国和日本先后出台监管规则,韩国甚至提出多项支持性政策发展比特币。在监管实施后,诸如交易机构控制人卷款(币)跑路或黑客盗窃比特币等事件鲜有所闻,这表明监管有显著效果。三是直接禁绝比特币交易机构。表面上,这种极端监管模式似乎能收到“万事皆休”的目标,但可能引发更大负面效果。
基于长期实地调研与思考,我们认为,对于比特币交易机构,中国可采取如下监管对策。
首先,客户与交易机构的资金和比特币应作有效隔离,以防范交易机构私自挪用客户资金或比特币,甚至卷款(币)跑路的风险。监管者可推动交易机构的客户资金银行存管,在技术条件成熟时,由第三方机构独立托管客户存储在交易机构的数字资产。严格设定合格交易者标准,测试交易者的风险承担能力,交易机构应向交易者作明确风险提示。
其次,监管者可借鉴英国“监管沙盒”机制。其一,监管者筛选出拟参与创新测试的交易机构;其二,监管者选取合格交易者,并要求拟参与的交易机构设定交易者权益保护计划;其三,在筛选条件合格的交易机构的前提下,监管者允许参与试验的交易机构向交易者推出创新产品和服务;最后,监管者根据测试结果,如执行反洗钱的程度、执行反逃汇的状况、用户识别状况、风险揭示、信息披露、网络安全标准等等,推动行业自律指引和监管政策制定,在限定时期内,监管者最终对通过测试的交易机构颁发特许执照,允许其向社会持续运营。通过此种方式,促进数字资产交易新兴业态发展,同时防范各种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