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认为美联储加息对的冲击没有想象的那样大,不过今年3月美联储加息后的那一幕仍历历在目。
今年3月16日凌晨,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上调25BP。仅仅几个小时后,中国央行上调7天、14天、28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10个基点,同时6个月、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中标利率(MLF)也分别上调10个基点,尽管央行最后澄清是市场的选择,但至少也说明了市场的预期。
事实上,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中国的利率市场开始全面上涨,不论是银行间拆借利率、逆回购利率,还是财政存款利率、中期票据利率、银行理财产品利率、信用债利率等等都出现比较大幅度的上涨,有些利率出现倒挂局面,比如目前已经出现了1年期国债利率倒挂10年期国债利率的现象,反映了金融机构对于短期资金的渴求。
目前美国经济的亮丽表现预示着美联储6月加息“板上钉钉”,联邦基金利率期货显示,美联储6月加息的概率高达90%。
这次中国央行会跟进吗?小编的回答是不会。央行早就未雨绸缪,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中增加了“逆周期因子”,这个逆周期因子事实上就是对人民币汇率的管理更加强化,最终很可能是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的弱化,很可能人民币汇率在今年下半年将出现持续的横移。
分析师也普遍认为不会,理由在于:人民币汇率近期升值,疲弱态势已经扭转;4月开始的金融“去杠杆”推动银行同业拆借利率显著上升,应防止货币政策超调。
东北证券分析师沈新凤在研报中指出,如果美国6月加息,中国央行未必立即跟随。理由有:
1、人民币年内一直保持稳定,5月末开始出现逆周期调节的时点包含应对6月美国加息之意,人民币近期升值缓解国内跟随收紧货币的压力;
2、当前中美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利差已回升至140Bp的上方,显著高于3月加息期间约90Bp的利差。
除了人民币贬值压力减弱,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研究中心中心主任黄志龙认为,中国央行不跟随的原因还包括金融强力去杠杆后应防止货币政策超调,他在研报中表示:
近两个月来,在国内金融监管风暴下,金融业去杠杆、风险管控已取得一定成效。然而,一季度货币政策紧平衡和近期的一系列监管举措,使得短期利率快速攀升,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抬升的传导效应开始显现。
瑞穗证劵亚洲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更是对媒体表示,中国人民银行过去3个月做的基础工作,意味着中国央行目前在紧缩政策方面领先于美联储,而非跟随。
虽然美国6月加息对中国货币政策影响有限,但长远来看,美联储收紧货币的趋势仍然对中国央行造成压力。
国泰君安首席宏观分析师花长春认为,虽然中国人民银行今年没有必要跟随美联储,但在未来三年,必须要面对美国更多的紧缩政策,他向媒体指出:
中国人民银行届时会陷入困境,今年下半年到明年,中国经济下行压力累积,在货币政策上追随美联储将是痛苦的。
实际上目前中国经济的表现对汇率都是好消息:央行数据显示,中国5月储备30535.7亿美元,前值30295亿美元,环比上升240亿美元,为2014年6月以来首次四连升。主要原因当然是非美货币升值导致的估值上涨,但是在大家预期资金外逃还严重的背景之下,剔除估值因素后,外汇储备还在小涨,这就非常难能可贵了。
即使从外贸看,支持汇率稳定的因素也还很强劲,中国5月份的进出口数据相当漂亮,5月出口同比增长8.7%,高于预期7.2%;5月进口同比增14.8%,高于预期8.3%。这里最需要关注的是出口,出口改善的原因是欧美日经济的持续复苏,就连许多新型经济体也出现好转,这为未来的出口形成持续的支撑。
即使如此,央行也不可能跟进美联储加息,因为过高的利息是中国经济无法承受之重,利息过高,将会对高债务的国企形成巨大压力,并进一步摊薄刚刚回转过来的民企的利润。
在今年下半年的敏感时间节点,货币政策必须保持稳定,而汇率首当其冲,于是在以严厉的资本管制和逆周期因子维持汇率稳定的前提下,保持境内货币政策适度宽松,恐怕是稳定国内经济的必然选择,人民币汇率的持续横盘将会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