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对6月资金面保持紧平衡有着较为一致的预期,但一位大行交易员表示,近期监管的力度有所放缓,央行对流动性问题的表态也让市场较之前更为安心,估计总体上会维持稳健中性。6月首日,汇率继续大涨,市场资金面趋于紧张。银行间的质押回购利率和shibor利率全线上涨。交易所回购市场,除了GC001以外,其余品种全部上涨,其中2天、3天、4天期品种利率均超过5%,分别为5.56%、5.57%和5.37%。
国债逆回购
在前几个月同业强监管和货币政策收紧之下经历巨大调整后,债券市场的预期似乎再度发生变化。近期,市场有不少分析认为,随着人民币汇率暴涨和央行在对市场流动性投放态度上趋于缓和,利率很快会达到顶点,债券市场将好转。
分析师蒋舒表示,6月份的货币政策和市场利率如何,主要看6月14日的美联储加息决定和市场对此的理解。很多人通过观察微观信号来猜测央行的态度,但长期而言,中国的货币政策最主要的考虑因素是通胀,“从这个角度理解,货币政策大方向上还是趋紧的,不会轻易放松,债市很难有大的机会。”
汇率连续大涨激发乐观预期
5月底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在离岸市场持续上涨,不断创下年初以来的新高;在离岸市场带动下,在岸市场也连斩多个关口。6月1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6.8090,较上个交易日大涨543点,上调幅度创1月初以来最大。即期市场,截至16:30,人民币对美元报6.8052。
人民币汇率的这波跳涨让市场颇感意外。自2015年“8·11”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就开始进入贬值通道,据了解,此前市场对2017年的汇率走势仍以预期贬值为主。
分析师称,近期在美元本身没有明显趋弱的背景下出现了人民币大幅升值的情况,很难有市场化的解释。穆迪对中国主权信用评级的下调,对于国际上的债基和对冲基金有明显影响。从实际情况来看,离岸市场的实际汇率低于离岸汇率显示出明显的做空预期,央行此时从离岸市场抽走流动性,短期内通过牺牲人民币国际化,可以做到在美元稳定的情况下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干预迹象明确,市场仍是“买账”的。此前类似情况下,经常发生中间价高开后,即期价向下偏离中间价波动。但近期的市场走势显示,中间价高开,即期价随之走高。这说明,市场的预期发生了趋向乐观的变化。
东北证券的研究报告指出,央行出手引导人民币汇率暴涨的目的在于,降低人民币汇率对国内货币政策的制约。一方面,随着美联储再次加息的临近,人民币汇率贬值预期再起。另一方面,自4月份金融监管发力以来,国内利率持续快速上行,宏观经济已经开始面临下行压力,要求货币政策边际转松。
中信证券的研究报告也认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可能继续升值,中美利差走阔,叠加刚刚开通的北向债券通,或有更多海外资金加入债券市场,对债市将是一大利好。
“人民币升值并不代表汇率政策变化,现在来看仍是战术性的行为。尽管部分市场预期趋于乐观,但长期看这种脉冲式的做法是不可持续的。”蒋舒对记者表示。
资金面预期稳定长期货币政策难松
作为传统的“多事之秋”,6月份跨季、跨半年,面临较大的考核压力,机构对6月份的流动性往往格外谨慎。21世纪经济报道从机构交易员处了解,6月第一天,市场上资金面就偏紧,比5月底更为紧张。价格上看,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利率和shibor利率悉数上行。
市场对6月资金面保持紧平衡有着较为一致的预期,但一位大行交易员表示,近期监管的力度有所放缓,央行对流动性问题的表态也让市场较之前更为安心,估计总体上会维持稳健中性。
中信证券研报认为,在央行近期表态将会配置跨季资金的情况下,虽然市场仍将受到MPA(宏观审慎评估)考核等因素的影响,但是市场利率应当不会出现如三月中旬的大幅波动。
多家机构的分析都指出,虽然6月份资金面可能偏紧,但央行会照顾跨季因素,释放足够的流动性,比如可能对即将到期的MLF(中期借贷便利)进行超量续作。总体来说,债市将会好转,存在交易机会。
不过,也有人指出,认为债市还会出现较大机会的观点是“一厢情愿”。蒋舒对记者表示,现在来看,监管层在权衡相关政策时,应该不会过分倾向于金融机构“对放水的需求”,他们有更多的考虑因素。中国的货币政策主要与通胀相关联,“通胀是全球联动的,一旦油价重起,美国通胀向上,中国也会追随往上,货币政策是不会明显松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