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讯 云南财经大学印度洋地区研究中心、南京大学中国智库研究与评价中心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9日在京共同发布《印度洋地区蓝皮书:印度洋地区发展报告(2017)》指出, “一带一路”是中国政府在世界格局迅速变化与周边环境不确定性上升的情况下做出的一个确定性选择,是中国探索全球治理方式、谋求与沿线国家深化经济与安全合作的重要举措。近年来,中巴两国战略关系深入发展,发展战略高度相容,一致同意将中巴经济走廊打造为“一带一路”旗舰项目。
南亚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战略地位、合作深度与广度,不仅取决于南亚自身的地缘政治结构、南亚在地区和世界格局中的位置,而且取决于中国的地缘政治结构、中国在南亚的战略定位和战略诉求以及中国与南亚国家之间的互动。
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倡议在南亚方向难点是中印合作
蓝皮书指出,目前,“一带一路”在南亚的推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印度是前进道路上的一个主要难点。印度是南亚和印度洋地区的大国,也是中国的重要邻居。毋庸置疑,中印合作的积极意义,在双边关系上更多地体现为两个人口大国所拥有的巨大消费能力和市场潜力,在地区层面上更多地体现为合作产生的战略红利之于“亚洲世纪”的推动作用,甚至在全球层面上的合作也将对世界秩序构建产生积极影响。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在多个场合积极向印度展现了合作的姿态,表达了可以与印度在各个层面进行战略对接,以多种方式包括共建南亚港口项目、进行产业园区建设等进行合作的诚意,但印度始终存在疑虑。
中国在对印关系上,展现的始终是一种积极的姿态。中国领导人也在不同场合释放了合作的信号,展现出对印度的善意和信任。作为彼此非常重要的邻国,中印拥有战略对接的现实基础与战略意义,这甚至是其他国家无可比拟的。双方在东南亚、南亚甚至印度洋都存在巨大的战略与利益交集,如果印度的邻国都积极融入“一带一路”的情况下,印度仍坚持“特立独行”,也有悖于印度的长远利益和大国目标的实现。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中印寻求广泛共识与互利合作符合双方的共同利益与各自的战略考量。
中尼印经济走廊建设是突破南亚地缘困局的需要
蓝皮书认为,随着中国交通技术的大发展,地理因素在互联互通方面的干扰作用已不再凸显。中尼印三国之间不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且都面临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在这方面,中尼印经济走廊建设具备打破困扰中印在南亚友好共存的地缘政治、地缘安全魔咒的潜质。
中尼印经济走廊建设将有利于中印两个新兴大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树立一个将以邻为壑的旧有地缘博弈思维习惯与行为模式转化为同舟共济谋发展的地缘合作思维习惯与行为模式的范例,有助于中印两个新兴大国在共同毗邻地区构建持久稳定与和谐的相处之道,丰富“新型大国关系”的建设理论与实践。
当前,逆全球化现象日益明显,作为东方大国的中印两国有理由、有义务主动担当,为地区发展提供更多公共产品与资源,而中尼印经济走廊建设恰能为中印两国提供这样的平台。
当代南亚地区战略地位进入上升通道已是不争的事实,个中缘由与印度强势崛起、域外大国战略捭阖、全球地缘政治中心东移、国际反恐形势严峻以及印度洋安全问题凸显等有关,是这一类重大事态共同作用使然;而南亚地区战略地位上升反过来又进一步吸引世界主要战略体在此积极展开复杂的战略博弈与竞合互动。
中巴经贸合作美好前景可期
蓝皮书认为,巴基斯坦是中国的“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两国深化经贸合作具有深厚的历史基础、战略前景和民众支持,也是以“亲诚惠容”打造中巴命运共同体的题中应有之义。近年来,中巴两国战略关系深入发展,发展战略高度相容,一致同意将中巴经济走廊打造为“一带一路”旗舰项目。
当前,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全面铺开、快速推进,中方宜把握在交通基建、能源开发及投资与产能合作等领域的机遇,稳妥应对相关政治、经济与安全风险,全面推进经贸合作,充实“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内涵,筑牢中巴友谊,助力构建命运共同体。
深化中巴经贸合作,加快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符合两国长远的发展利益与战略利益,符合两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期待,这是最关键、最强大的正面因素。中方尤应把握好当前的历史和战略机遇,深化两国交通基建、能源开发及投资与产能合作,参与公路、铁路、电网和输气管线基建,帮助巴基斯坦打破交通和电力短板构成的经济增长瓶颈,营造健康的经济环境,打造纺织业、汽车制造业的附加值增长点,助推产能对接与转移,优化贸易结构,提升合作水平。同时,还应正视各类风险,稳妥化解应对。
总而言之,在中巴战略关系的政治保障下,只要科学规划、稳步推进、妥善应对相关风险,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无疑会快马加鞭,中巴经贸合作美好前景可期。
斯里兰卡的地缘经济优势是中斯合作关键
蓝皮书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经济合作基本采取了市场导向型的自发合作模式,也即基于资源禀赋的,根据市场现有供求构建的双边贸易、投资联系。这种国际经济合作模式曾让中国在入世10年内迅速成为全球第一大贸易国,以及124个国家或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
中斯经济关系就是中国对外开展经济合作中的典型案例。长期以来中国都是以援助、优惠贷款等方式对斯里兰卡进行“输血”式帮扶的,未来中国将帮助斯里兰卡“造血”以使其获得自主发展的能力。简言之,中斯经济关系重塑就是要求中国根据斯里兰卡的发展需求清单,选择其中与中国的发展战略利益相契合,与中国的供给能力相符合的领域、行业进行塑造,借此提升斯里兰卡在这些方面的发展优势。
从目前双边的战略需求对接、中方的投资重塑能力以及斯里兰卡的地缘区位优势等综合因素分析,帮助斯里兰卡提高地缘经济优势,助其成为亚洲乃至全球的航运中心、物流中心甚至金融中心,不仅具有可行性,而且有利于塑造、拓展中斯经济潜力,使得中斯能在更高层面上开展更深层次的经济合作。为实现这些目标,中国现行的投资领域、投资模式都需要进行调整。
目前中国对斯里兰卡的投资大多集中于基础设施和能源领域,产业的发展与配套没有多大进展。根据双边顶层的设计安排,中国不仅要继续帮助斯里兰卡完成覆盖全国的重点基础设施建设,而且要进行基础设施与产业发展布局的匹配,并借此帮助斯里兰卡实现其产业发展规划。
与此同时,中国还应关注中斯贸易逆差带来的负面影响。目前来看,斯里兰卡的现代化产业基础落后,殖民时期种植园经济烙印明显是造成其出口能力受限的主要原因。除了推进自贸区协议谈判、提升斯里兰卡对华出口的便利性以外,也要考虑通过投资帮助斯里兰卡构建起具有比较优势的出口产业。此外,为加强中斯经济合作,两国还应增强顶层设计和政策指导中的战略意识,也即中斯要从基于资源禀赋的市场导向合作,转向更具战略自觉性的国家发展战略主导下的合作。这与本阶段中国通过经济合作对周边经济环境进行重塑的设计和行动是相适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