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节性是季度或月度时间序列在正常年度中表现出来的季节规律性变化,对于商品期货来说,由于商品的供应、需求在不同的季节有明显的差异,所以其价格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特征。本文以原油、铜、天胶、大豆为研究对象,对其不同月份的价格表现进行了基本统计,分析了各品种季节性特征出现的基本面因素,并运用X12季节调整方法对各品种的季节因子进行计算,希望能为中长线投资者提供参考。
一、商品期货价格季节性的统计与分析
随着生产商在期货交易中的参与程度日益广泛,期货和现货价格联系也日益紧密,大宗商品价格运动的季节性变化也越来越明显。供应淡季或者消费旺季时价格高企,而在供应旺季或消费淡季价格低落,成为商品期货价格波动的普遍规律。本文选择纽约原油(1983-2008)、伦铜(1977-2008)和沪铜(1995-2008)、日胶(1992-2007)和沪胶(1997-2008)、CBOT大豆(1989-2008)和连豆(1999-2008)为主要研究对象,主要是考虑到这些品种的代表性较强,上市时间也较长,选取各品种的主力合约连续数据,每月的价格为该月各交易日收盘价的平均价。下表对各品种各月的表现进行了基本统计,其中,RP代表历史上该月的上涨概率(与上月相比),AR代表历史上该月的平均收益率(与上月相比),均用百分数表示。
商品期货价格季节性的基本统计
从表中可以看出,各品种不同月份价格表现有明显差异,即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具体来看,原油价格在每年3-5月、7-9月表现强势,而在11、12月下跌概率较大,夏季价格上涨主要受汽车等需求增长推动,而秋季为飓风多发季节,9月更是飓风出现最多的月份,对供应的担忧也引发油价的上涨。相对来说,伦铜的季节性比不上原油,每年2-3月、7-9月价格上涨概率较大,主要是为4月和9月的消费旺季准备,而4月到6月表现偏弱,主要是因为此时是铜的消费淡季。
对日胶来说,每年12月到次年2月,价格表现抢眼,而在3-8月表现疲软。前者主要是因为每年12月底至3月初,全球天胶供给逐步减少,同时该阶段全球需求逐步增加;后者主要是因为此时国内外主产区正好是产胶旺季,而消费却处于淡季。除以上规律外,沪胶在9、10月也表现出强势,这与此时处于轮胎行业的销售旺季有关。
CBOT大豆则在每年2-5月、11-12月表现强势,7-8月价格则多有下滑。主要是因为每年3-5月是大豆的销售旺季,也是美国大豆播种的关键时期,加上对天气的炒作,很容易使得价格走高;而7、8月大豆种植情况基本确定,受供应压力预期的影响价格有所下跌;10月大豆收获后,随着消费的增加和库存的减少,价格也有可能趋涨。
从以上分析看出,期货价格对供需有一定程度的提前反映。由于商品期货的价格走势关联到多种因素,有时期货价格甚至表现出反季节走势,而随着全球供给、消费结构的变化,商品价格的季节性也可能发生改变。因此,动态把握商品期货价格的季节性走势显得尤为重要,接下来我们通过运用季节调整的X12方法提取季节因子,以期对商品期货价格的季节性规律有更深的认识。
二、季节调整的X12方法
季节调整是指从时间序列中去除季节变动因素,从而得到序列潜在的趋势循环分量的一种统计技术。经季节调整后的时间序列能更多地反映价格运动的基本规律,以及各因素对价格的影响。同时,根据分离出的季节因子的变化规律,我们可以对价格波动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目前比较常用的几种季节调整方法有:X12方法、X11方法、移动平均方法和Tramo/Seats方法。1965年美国商务部人口普查局推出了基于移动平均法的X11方法,它是基于移动平均方法,在计算过程中根据数据随机因素的大小,采用不同长度的移动平均方法,随机因素越大,移动平均长度越大。X11方法是通过几次迭代来进行分解的,每一次对组成因子的估算都进一步精化。美国商务部人口普查局后来又在X11的基础上发展出了X12方法,主要的改进包括:扩展了贸易日和节假日影响的调节功能,增加了季节、趋势循环和不规则要素分解模型的选择功能,增加了新的季节调整结果稳定性诊断功能,增加了X12-ARIMA模型的建模功能等。
X12方法假设时间序列Xt有四部分组成元素:趋势Tt(Trend)、循环Ct(Cycle)、季节St(Seasonal)和不规则项It(Irregular)。共有四种季节调整的分解方式:乘法、加法、伪加法和对数加法模型,乘法模型的一般形式为:
Yt=Tt·Ct·St·It
乘法模型以相对数表示季节要素,增强了不同经济变量之间的可比性,因此应用较为广泛。乘法模型的核心算法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步,估计趋势;第二步,消除序列中的趋势;第三步,估计季节因素;重复1-3步,然后估计最终的趋势因素和不规则因素。
三、商品期货价格序列中的季节因子
下面我们运用计量经济软件EViews里的X12季节调整方法分别计算各品种的季节因子,由于X12模型是基于移动平均方法,因此最新的各月季节因子可以作为未来一年季节性规律的合理预期。相比传统的方法(年度平均指数法等),X12方法不仅可以提取出真正的季节性因子,而且对极端值有优秀的处理能力。
下图显示了原油期货价格各月的季节因子,我们看到3-8月季节因子不断走高,说明这些月份原油价格保持强势的可能性大,9月季节因子仍大于1,说明仍处强势,但强度减弱;而10-12月季节因子一直下降,表明此时原油价格多处弱势。以上结论与前期结论基本一致,就结果本身来说,更能动态地反映最新变化,量化程度更高,克服了前面上涨概率大于50%而平均收益可能小于0等“模糊结论”出现的缺点。
原油期货价格序列的季节因子
从下图可以看出,铜的季节性特征与原油类似,均呈两边高中间低的态势,而沪铜、伦铜的季节性略有差异,且伦铜最新的季节因子显示,其季节性特征与历史表现已有所变化。我们看到,伦铜在下半年尤其是10月以后一直到次年1月明显呈弱势,而从2月开始逐步转强,一直持续到4月。另外,7月呈现强势的可能性也较大。
伦铜、沪铜期货价格序列的季节因子
相对来说,日胶和沪胶的季节性特征差异稍大,尤其在4月、8月沪胶表现明显弱于日胶,而5—7月则明显强于日胶,1月、2月两者同时都表现出强势,11月则明显呈弱势。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沪胶的时间区间较短,因此其参考价值需要更长时间的验证。
日胶、沪胶期货价格序列的季节因子
从下图可以看出,大豆期货价格的季节性规律强,尤其对CBOT大豆来说,每年的7月到9月有明显的下跌,而从10月到次年2月则明显上涨,其后也保持强势。而连豆在9月、3月表现强于外盘,2月、6月、7月则明显弱于外盘,后者部分原因是南美大豆陆续到港,造成国内价格受到打压。对连豆来说,也有数据区间有限的制约。
CBOT大豆、连豆期货价格序列的季节因子
四、结论
本文主要从历史数据表现、运用X12季节调整方法提取季节因子来考察商品期货价格的季节性,虽然两者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且与基本面大体呼应,但也有部分差异。前者是根据历史平均数据来看的,可能会忽视近期市场发生的微妙变化,且只是对价格本身的统计,并没有考虑到突发因素等;后者则可以对近年的表现及时进行调整,但实际应用中也需要考虑“不规则因子”的影响,结合基本面、技术面对价格走势进行研判。
其实,季节性除了为研判价格走势提供参考外,我们还可以根据各商品价格的季节性构造新的投资策略。比如,可以同时持有季节性强势品种的多头和季节性弱势品种的空头来构造投资组合等等。当然,国内品种的数据区间还不足够长,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运用。但我们相信,季节性作为商品期货价格中的一个普遍规律,仍然不失其对中线投资的参考意义。
尽管大豆被应用于很多消费品领域且又是生物燃料的原材料,但大众对它的交易热情一直不那么高涨。如果你去问一个专业的股票交易员“请问您平常是否在意大豆的价格”,答案通常都会是否定的,或者更夸张一点的回答则会是:“大豆是个什么东西?”但如果你问同一个交易员是否在乎各大化肥生产商的股票价格(如Monsanto、ArcherDaniels Midland、Potash、Mosaic以及Terra Industries等股),那么答案一定是肯定的。
以上这些股票有很多共通点,比如说它们都与大豆价格的季节性波动高度关联,因此,若股票投资者们能够了解这种商品的季节性供求周期的话,一定会对他们的交易大有益处的。此外,甚至有一只ETF的将近四分之一投资组合都是大豆期货合约,这只基金就是德银农业鸿利分享基金(DBA)。
大豆价格通常在11月末至12月初期间触底,而季节性高点则出现于5月末到6月初。不过季节性价格趋势也是会发生变化的,它一般取决于天气因素所引起的供求波动,例如春季播种的延迟,夏季高温所引发的减产,或是秋季的霜冻灾害。
股票投资者应关注大豆在今年11月的低点,并寻求明年春末夏初时农产品和化肥板块的买入机会。
春种秋收的自然规律决定了农产品的低价区出现在10月份前后,高价区出现在3—5月,这种季节性的波动规律每年有30%左右的振幅,根据期货规则,只抓住其中的10%就可以让投入资金翻倍,比起股票的波段操作,无论从理论基础还是技术手段都是更方便投资者掌握的。 -
农产品一般 收获的季节价格便宜,消费旺季的时候价格高
铜 有季节性的价格问题,一般2季度和4季度 都是消费旺季
最佳答案(1)商品期货尤其是铜期货有一定的经济运行周期的关联性,农产品合约的价格运行受到季节性因素影响较大,而商品期货尤其是铜期货有一定的经济运行周期的关联性。
(2)季节性影响。铜价的季节性波动较明显,每年的一月份为低谷,八月份创高价。这主要是因为工矿企业对铜的需求增加;铜价较现货价格上扬更快;另外铜合约受外盘影响的程度较高。
那还要具体来看的,期货上近月的合约价格总是会向现货靠拢的。影响期货价格的因素主要就是供需。影响农产品供需的因素也有很多,比如播种、开花、结果、收割时期的天气水分等因素
播种期,成长期,收获期
播种期的面积
成长期的天气
收获期的供给
对铜的影响是负面的,因为货币贬值,人们的消费就会紧宿!自然对重金属的消费就会减少,造成铜的库存增多,价格自然下跌!
对大豆是利好的,民以食为天,货币越贬值,属于食品类的商品价格仍会上涨!当然还得取决于供需的问题!
而黄金是对抗通货膨胀最好的保值商品,价格的影响就不用说了吧!
通货膨胀和大宗商品走势是一个相互促进的关系,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引发通货膨胀预期,通货膨胀预期加快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最后形成实际通胀,在实际通胀的条件下,钱不在值钱了,人们把现金和存款用来兑换成硬通货,所谓硬通货实际上就是大宗商品。因为严重通胀通常的结果是经济萧条,人们不会去购买高档商品,因为在经济萧条时,高档商品缺乏流动性而且贬值也最为厉害,所以大家拿钱去购买大宗商品,如:大米、油、肥皂等等生活必需品。
历史上出现的最严重的通货膨胀在墨西哥,当时通货膨胀率上了5位数。。。货币单位出现了“兆亿”。。。
还有就是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以及我国解放前国民政府时期的通货膨胀,买一盒火柴需要用篮子来装钱。。。
通胀时期避险资金会流入商品市场,尤其是流入黄金市场进行保值。另外通胀时期由于货币贬值,所以商品就会显得便宜,而存在了一定的上涨空间。
通胀之后,通常都面临着货币紧缩问题。央行通过再贴现,窗口指导和在资本市场的操作回笼多余的资金。另外避险资金这时候也会投资到经过通胀之后显得十分便宜的甚至破产的优质资产,也就是投资实业。这样的话商品市场就会面临资金短缺问题,面临调整。
自1971年开始,大宗商品出现过两轮大幅上涨行情。一轮是在1971-1980年,当时资本主义世界处在二战后最严重的“滞胀”时期,经济停滞不前,增长缓慢,而通货膨胀严重,导致商品暴涨。CRB指数由1971年9月30日的96.80点上涨到1980年11月28日的334.8,上涨幅度246%。其中原油由3美元/桶上涨到1980年的40美元/桶,黄金由35美元/盎司上涨到850美元/盎司。
而2003年以来,大宗商品再次出现暴涨,尤其是龙头品种原油,从1998年底的10.72美元/桶,上涨到2008年7月11日的147美元/桶,上涨幅度巨大。表面上看是全球经济大幅增长带动需求增长引发商品上涨,经济增长确实是商品上涨的一大重要因素,实际上更重大动力就是全球资金泛滥导致的通货膨胀,这主要是由于在“9.11”之后,美联储长期将利率长期维持在1%,相当于向全世界输出通货膨胀。2003以来,世界经济强劲增长,同时美元处于贬值之中,经济增长与美元贬值是商品大幅上涨的两大动力。
导致通胀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世界各国广泛使用信用货币,比如信用卡,贷款等,相当于把未来的钱拿到现在消费,无形中就增加了当前的货币流通量,而央行为了弥补未来的缺口,则在当前要发行大量货币,导致货币供应过多,不值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