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妨先看看这样的格局是怎么形成的。中国的指数基金经历了与国外成熟市场相似的发展历程。十余年间,先发展起来的是代表市场整体、能够帮助投资者完成市场风险暴露的宽基指数基金,然后是代表某个行业、能够帮助投资者完成特定行业风险暴露的行业指数基金,最后是采用某种风格策略、能够帮助投资者实现特定风格风险暴露的风格指数基金。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市场基础环境的改善、市场有效性的提升,可以看到组合投资的科学化进程、投资者资产配置意识和能力的提升,也可以看到各家基金管理人不断创新、丰富产品的努力。
其中,投资者的需求是推动指数基金发展的第一动力。管理规模较大的公司和规模领先的产品,实际上都是率先发现并满足某部分投资者需求的结果。以我们公司几只规模比较大的产品为例,无论是深100ETF、创业板ETF,还是H股ETF,无一例外都是跟踪这些指数的第一只ETF。对投资者而言,如果他有一揽子投资这些指数标的股的需求,这些产品是他能选择的最便利的工具。
现在我们公司有近50只公募指数基金,其中股票型ETF近20只,形成较为全面的布局,也是全行业指数产品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公司之一。这并不是刻意为之的,而是在漫长的时间里不断观察、跟踪投资者需求的变化,并调动能力积累、第一时间为之提供解决方案的自然结果。
因此,我认为,基金公司作为指数投资工具的供应商,未来在这一领域继续提高竞争力的关键也仍然在于及时、深入地了解客户需求,并根据各自的资源禀赋、能力强项做出贴合客户需求的产品。
从行业整体来看,目前我国指数基金管理规模已经突破万亿,股票型ETF管理规模也接近6000亿,未来指数基金在所有股票基金中的占比很可能会进一步上升,与美国等成熟市场目前的格局接轨。
在市场规律指导下,各家管理人在指数基金领域很可能会自然走向“龙头公司提供完整产品线、精品公司提供差异化产品”的分工格局。这是在很多行业已经发生的事情,比如白色家电行业,就是由格力、美的 、海尔提供全品类产品线,由苏泊尔、老板电器分别作为小家电和厨电的专家,各自发挥特长,共同为满足客户需求,推进行业发展而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