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于2014年的油价下跌对全球石油行业产生了重大影响,油价何时回升牵动着每一个石油从业人员的心。9月14日,美国能源部信息管理署(EIA)发布其年度旗舰报告——国际能源展望2017。根据其预测,在参考情境下,国际原油价格将于今年步入上升轨道,到2020年将达到75美元/桶以上,而在2035年超过100美元/桶。作为能源界最具影响力的机构之一,EIA对油价的预测无疑给石油界带来了巨大信心,并在互联网上引起热议。但是,冷静分析来看,未来油价走势很有可能不及EIA预期的那么乐观。
首先,从供给侧来看,在短期内,能够对原油供应产生决定性影响的因素主要是资源国的生产决策,即生产者能否达成一致协议来共同减产。美国页岩革命以前,全球石油供应以常规石油为主,且主要被以沙特为代表的欧佩克和以俄罗斯为代表的非欧佩克这“两极”所控制。而“页岩革命”之后,以美国页岩油为代表的非常规原油异军突起,成为了当前国际市场原油供应增长的主力。在此背景下,原有的市场供给结构已然被打破,市场供应从“两极”向“三极”转变。这意味着,只有这三股市场力量联合推进实质减产,才能真正实现供应减少。然而在现实中,美国参与联合减产行为的可能性并不大,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特朗普上台后提出的传统能源振兴计划,将大大增加美国油气产量的增长;二是不同于欧佩克和俄罗斯,美国的页岩油开发商都是众多私有的小型公司,而非国有大中型公司,因此即使美国政府有意参与联合减产,实际执行也可能面临诸多困境。
在中长期内,世界原油供给将主要由上游投资决定,这是因为与其他商品不同的是,原油的持续生产必须要以资源的持续发现为前提。而资源发现必须依赖于上游勘探支出。根据相关统计,一个项目从勘探发现到正式生产所需的平均时间是6年多。那么现实的上游勘探支出是什么情况呢?据多个行业资料的统计,自2014年7月原油价格下跌以来,全球石油上游用于勘探发现的资本支出呈现出快速且持续的下降,这一下降不仅包括欧佩克和非欧佩克的常规原油,也包括了美国页岩油等非常规原油的资本支出。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统计,受资本支出下降的影响,2016年全球新发现原油储量近24亿桶,创2000年以来的历史最低纪录;上游勘探支出减少的同时,上游开发投资也在去年创下历史新低,除了页岩油外,其他所有新钻井项目达到过去7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这些快速下降的勘探开发支出虽然不会对短期石油供应产生影响,但是将使六七年后的石油供应面临巨大的下行压力。
其次,从需求侧来看,未来短期原油需求主要取决于经济的恢复情况。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4月最新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分析,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速下滑的局面将在今年开始停止并企稳;而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经济体的经济下滑局面也将在今年开始停止并开始新一轮的缓慢增长;全球总的经济走势也将在今年开始出现缓慢回升。在此背景下,笔者认为短期内原油需求有望缓慢提高。
中长期原油需求则受经济增长、能源强度和环境问题等多方面的综合影响。首先就长期的经济增长而言,根据多个机构的预测,经济总规模仍将在未来较长时期内保持扩张趋势,但是根据世界经济长波理论,全球目前正处于第五次长波周期的经济下行期,即经济增长速度总体仍呈现下降趋势。尤为重要的是,长期以来作为世界原油消费增量主要贡献者的中国进入了经济发展的新常态,经济增速预期也将在未来呈现下降趋势。其次,从能源强度的变化来看,受益于经济发展结构转变和技术进步的影响,全球能源强度呈现出持续的下降趋势,这也将抵消部分经济增长对原油等能源商品需求的影响。最后,对于环境问题而言,日益严峻的全球环境问题使得各主要经济体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降低对煤炭和石油等高碳能源的依赖。综合来看,石油需求仍有望在中长期内呈现增长趋势,但是增速将大幅减缓。而BP发布的《能源展望2017》显示,即使不考虑环境因素,仅考虑经济增长与能效提升等因素,全球石油需求也有可能在2035年后进入增长停滞状态。
基于以上判断,笔者认为,在短期内,全球经济有望在今年迎来其恢复性增长,这有利于油价的回升;但当前左右原油市场供应的“三极”很难达成一致性联合减产协议并推动其真正落实,这意味着短期内原油供应仍然将十分充裕,这将对油价回升产生下拉作用。因此,在未来3至5年内,国际原油市场供求仍将在波动中保持相对均衡,与此对应的国际原油价格也将在波动中维持相对平稳的水平,价格在50至60美元之间。从长期来看,当前快速下降的油气上游资本支出将对原油价格的中长期回升起到强力的支撑作用,但全球原油需求在未来所呈现的非常缓慢的增长将使得未来原油价格快速增长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因此,综合来看,全球原油价格有望在中长期(2020年后)步入上升轨道,但增速和增幅都将大大减缓,像2008年油价下跌后快速反弹至100美元/桶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预计到2030年左右,国际原油价格有可能达到80美元/桶的水平。因此,石油行业仍要做好应对短期低油价的准备,并以此为契机,推进技术和管理体制创新,为应对中长期石油工业所面临的潜在风险做准备。